|
1)为应对人口红利消退,培育城市“新增长极”,各地“抢人”大战轮番上演,考虑到落户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抢人才”已演变为“抢人口”。 2)近年来,各地普遍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其本质上是产业升级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内部结构不均衡,伴随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的落实与近几年职教扩招计划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将成为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 3)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体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向本科层次延伸;二是产教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三是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领域为主的职业教育将向高水平发展。 4)职业教育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要牢牢抓住三大关键:一要遵循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规律,二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三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与内涵。 01 从抢人才到抢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由正转负,随之带来人口红利消退,为了培育城市“新增长极”,抢占跟着人口而走的各类要素流动带来的红利,各地“抢人”大战轮番上演,既包含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包括成都、杭州、宁波、合肥、济南等二线城市,各地纷纷“送户口送钱”,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然而,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仅为8.7%,抢来抢去,只有10%不到的大专文凭以上的人才。 我国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占比 而在今年,面对大疫当前、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国际国内大势,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指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内需恰恰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石,考虑到落户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抢人才”终要成为“抢人口”,例如,郑州、西安等省会城市已经把落户的学历门槛降至中专学历。 02 职业教育是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石 其实,抢人才也好,抢人口也罢,流入城市的大量人口需要满足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近年来,各地普遍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其本质上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内部结构不均衡,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发展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的转变,也就是说,社会不缺就业岗位,却缺少符合岗位需求的人。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然而,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在保就业背景下,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今年9月份,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将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也先后提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以省部共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江苏省9月份也提出了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03 职教改革的国家战略与地方经验 针对近期我国及各地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和相关举措研究,我们判断,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将体现出以下三大重点趋势: 1. 职业教育体系将日趋完善,专科不再是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的“天花板” 在过去,职业学校主要包括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即中专)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即大专)。前几年,各地纷纷掀起的高职院校升格本科热潮,指的是职教体系中的大专学校升格为普通体系中的本科学校。然而,教育部向来是不主张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的,为了保持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部屡次收紧政策严格控制专科升本,在2017年《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表示,“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的基本政策,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然而,在去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意味着高等职业学校的专属上升渠道已打通,专科不再是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的“天花板”。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案(征求意见稿)》(2019年) 截至目前,教育部一共批复了22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其中,包括山东3所,江西、广东、陕西各2所,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四川、河南、湖南、辽宁、江西、广西、新疆、福建各1所。 资料来源:教育部关于拟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 可以看出,教育部批复的试点基本保持一省一所的原则,然而,山东有三所学校获得试点资格。近年来,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等方式转型升级,企业对于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今年1月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山东正式启动,山东省教育厅提出将以省部共建“职教高地”解决用人就业“双难题”,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人才支撑。教育部、山东省推出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 i. 在办学层次方面,支持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并鼓励试点院校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上新专业,为减少程序,提高效率,可以探索实行备案制。(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已成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之一,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根据济南着力建设一城三区中心城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装备业三大主导产业,首批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商管理等十几个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ii. 在教学模式方面,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 iii. 在培养目标方面,探索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 、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2.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学校和企业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活 职业教育的最关键核心是产教融合,这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产教融合需要以校企融合为基础,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对此,国家关于产教融合及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逐年放宽。2002年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是“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到了2014年,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而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表述已是“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于校企融合企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拿出了份量很重的激励措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今年9月,教育部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启动大会,发布《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重点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打造示范性产教融合园区、共建共享联合产业学院和优质实训基地。 苏锡常都市圈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最密集和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三市实体经济发达,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对于都市圈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江苏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进而推动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图5 教育部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部省共建启动大会 其实,苏州早早就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尝试,而且是包括了两大层次的产教融合:第一,在培养模式层面,引入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2001年,为了破解太仓当地近300家德企“技工慌”难题和进一步增强在太仓德资企业的发展后劲,太仓经开区与德国巴符州政府、克恩—里伯斯公司、慧鱼公司及太仓职业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到了今年,太仓已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中德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准化成果——《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英文版、德文版也同步上线,在苏州和德国进行宣传。 图6 中德标准化合作交流大会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太仓双元制的核心正是在于校企“主体双元”,校企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共建基地、共担成本、共建专业、共同招生、共施教育、共同考评。 第二大层面是办学层面,引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办学模式以深化校企合作。1997年,时任新加坡共和国总理吴作栋提议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一所培训工人的学院,为园区的外国投资者提供员工。根据这一提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指导下,开始筹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出全资并以年度事业经费拨款方式建设运营。1999年,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劳动局(现苏州市人力组员与社会保障局)各投资100万入股,并首次引进了民营资本——光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开始按照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运作。 与完全公办院校相比,混合所有制办学能够有效集聚更多社会办学资源,以保证学校在设备、教学投入上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职业学院在引入了民营资本后,一般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作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院长会议作为执行机构,基本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也将增强学院领导班子不断改革与创新。 图8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3. 职业教育向高水平发展,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成为热门领域 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学校数量急速扩充,从2000年的422所增长到2019年的1418所。在这过程中,由于经费投入并未同步增长,许多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面对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若干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投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正是积极应对职业教育竞争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增强自身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普通高等学校有“双一流”,职业教育则有“特高计划”(或“双高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特高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随后,在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图9 入围“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分为四类 资料来源:《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 从省份布局看,目前已公示的197所拟建单位覆盖了29个省份。从专业布局看,申报的389个专业群覆盖了18个高职专业大类,布点最多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从产业布局看,服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113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112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的100个,面向现代农业的32个,其他32个。 04 展望未来 职业教育原就该是区别于普通教育且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类型,而不该是“退而求其次”。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而职业教育正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相融相长,必要关注以下三大关键点: 第一,要遵循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规律,要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动态调整职教专业,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第二,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下的产业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要遵循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内涵,集中办学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院和专业,同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力与动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更好适应城市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资料: 1. 一线城市的职教发展之路—以北京为例 2. 职教与城市如何融合发展 3. “双元制”本土化的太仓实践 4. 职业教育:“抢人大战”后人口“城市化”的基石 5. “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名单公示,197所高职学校榜上有名,覆盖29省份 6.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