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中专升学,最便捷、最为家长们熟知的无疑就是“3+2”了。也正是因为“3+2”深受学生和家长青睐,以其为代表的中高职贯通升学模式在中职教育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并不断改进创新,涌现了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一体化、“3+3”和“3+4”等多种贯通教育模式。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贯通专业以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为主。”国家再次调整了中高职贯通教育政策方向,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中高职贯通发展的新趋势,中高职贯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中本贯通即将成为历史。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下中高职贯通教育的新趋势。 趋势一:创新3+2模式,激活中职、高职、企业共同参与贯通教育。 “3+2”是目前主流中高职贯通模式,学习周期短,升学相对容易,招生录取收分也不高,成为家长们最关注的的中职教育类型。很多家长咨询学校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办学性质,不是学费多少,而是学校有没有“3+2”专业,家长们对于中高职贯通模式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 1.目前的“3+2”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1:合作院校、专业数量限制,无法实现强强联合。 中高职联办“3+2”,要求中职学校只能和1所高职院校联办,且合作专业最高不得超过5个。但是高职却可以和多个中职学校合作“3+2”,这显然对高职是更有利的。这样的限制就造成了如下情况: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合作的5个专业并非全都是双方的核心专业;或者中职的核心专业高职并没有开设,无法联办;或者中职核心专业对应的只是高职的普通专业,无法实现强强联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限制了中职专业的发展。 问题2:人才培养缺乏一体化设计,中高职各自为战,课程脱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现在很多“3+2”合作模式,基本都是中高职签署合作协议后,就开始各自培养了,有些比较上心的高职院校会组织合作中职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人才培养的框架方案,但是始终缺乏细化的沟通和有效的一体化设计。各个培养阶段没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课程无衔接,导致学生在中职学习的专业课,到了高职再重复学习,这样的操作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效果。 问题3:校企合作呈现分段式组织,技能实训前后脱节。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但是目前的分段式教学,导致校企合作也是分段式组织。中职有自己的合作企业,按照中职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教学;高职也有自己的合作企业,按照高职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不同的校企合作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由于没有一体化设计,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职业教育生涯中,所接受的实训教育是不连贯,不成体系的,甚至是重复的,明显呈现分段式脱节。 2.如何改良“3+2”模式?“中高职一体化”应运而生! “3+2”中高职贯通模式的这些问题,让很多职业教育从业者都在不断思考如何改良和完善。浙江省教育厅率先行动,研究对策。2019年下发专题文件,规定当年起,将原有的职业教育“3+2”培养模式变更为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模式,“中高职一体化”应运而生! 什么是中高职一体化?简言之就是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系统培养人才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推动中高职紧密合作, 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统筹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中高职一体化”有哪些优势,我们一一列举: 实现中高职核心专业的强强联合。“中高职一体化”取消了一所中职只能合作一个高职的限制,中职学校可以为本校的核心专业寻求省内最强的优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培养。高职院校把联办中职学校的教学也都“管起来”。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度融入中职学校,定期到中职学校交流人才培养工作,甚至派专业教师给中职师生上课、开讲座,也会邀请中职学生来学校参观和进行实践体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牵头,会同中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中高职培养一体化,充分考虑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安排教学计划、课程选择、实践实习、考试评价、质量监控等环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有机衔接课程体系。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按照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制定中高职有序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脱节和简单重复。统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加强统筹规划,以“整体设计、分段递进”的思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技能训练体现中高职承接与延续的关系,整体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这种新型中高职贯通模式,正在浙江试点运行,相信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我们期待着创新型的“3+2”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枝散叶,蓬勃发展。 趋势二:适度扩大“3+3”模式,汲取试点经验,适当扩大范围。 中高职贯通“3+3”模式,即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报考开设“3+3”专业的中职学校,在完成三年中专教育的基础上(前3),于第三年下学期参加试点高校所组织的校内转段升学考试,从而进入高校接受全日制高职教育(后3),毕业后发放普通高等教育毕业文凭。 中高职“3+3”模式,相比“3+2”和高职单招优势明显,是未来中高职贯通模式的主流方向。 1.毕业证含金量比“3+2”更高。 “3+2”最大的遗憾就是毕业证含金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该毕业证都会标识出“3+2”字样,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的上学经历,由于中职教育口碑不高,导致该毕业证在就业市场中影响力不足。但是“3+3”模式下获取的毕业证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弊端。“3+3”拿到的毕业证与高中生考入高校最终所获证书相同,属“第一学历”,且在大专第三年可参加“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2.兼具“中高职一体化”模式的所有优点 高职单招、对口升学虽然也有专业大类要求,但是考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到哪里,而且大学也不知道每个学生都在中职具体学的什么课程?因此,也就又出现了中专学一遍,大学再学一遍的情况。缺乏一体化设计,是目前高职单招、对口升学模式下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要整体实现所有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设计,太难了。所以,就目前来说,最好的模式就是“3+3”,它兼具了“中高职一体化”的所有优点,还完美解决了毕业证问题。而且学生在贯通衔接阶段接受一体化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强于高考学生,就业优势明显。 “3+3”模式,现在主要在吉林、江苏、贵州等省份试点运行,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后,也会向全国范围推广,相信那时又会成为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升学模式。 趋势三:取消“3+4”中本贯通,中职上本科只有一个途径——对口升学。 “3+4”中本贯通模式,即中职3年,本科4年。被“3+4”录取的学生先进入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完成中职阶段学业且过程考核合格后,参加转段综合测试,达到录取标准后办理录取手续,转入对口本科高校相关专业学习4年。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注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享受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免学费及资助政策。学业期满,经学校考核合格后,统一颁发中职学校毕业证书。转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学籍,接受按培养方案要求进行的对口贯通培养,完成规定学业经学校考核合格后,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除此之外,享受统一高考录取本科学生的相同待遇。 “3+4”中本贯通模式,算是国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多样化成才途径的一种尝试,并在山东、浙江等地都开展了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国家也发现了中职生由于整体学习能力的不足,贸然拔高到本科层次,出现的能力断档问题,而且也意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点还应是在技能实训教育,解决一线生产技术人才缺口才是首要问题。因此,国家果断调整了政策方向,逐步取消“3+4”中本贯通模式,继续夯实职业教育在中高职层面的人才基数,强化对口升学对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通道作用,形成中职教育为基础,高职教育为核心,本科教育为尖端的金字塔形职业教育人才架构,满足各行各业对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国家在不断改进职业教育育人机制,以适应新时代产业升级带来的各种新变化。作为从业者,我们要了解发展趋势,把握发展规律,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傲立潮头,有所作为;作为家长,更应该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新势态,及时把握新政策,为孩子寻求最有利的资源,最好的发展渠道。 |